洛阳轴承集团瑞环大型轴承有限公司

国内外高端钢铁产品差距有多大?

2025-03-11

“当前,我国关键基础钢铁新材料的质量、性能、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,但与先进国家相比,我国高端装备用材料还有差距,亟需加大攻关力度。”5月7日,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杜挽生在由中国冶金报社主办的2018中国轧钢与轧辊新技术高峰论坛上表示。他认为,钢铁材料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高洁净度、高均匀性、超细组织、高精度和高附加值,亟需形成关键基础钢铁新材料先进的制造工艺和用户应用技术。

高端装备用钢铁材料发展仍存三方面问题

“高端装备用钢铁材料是钢铁材料中的高技术含量产品,是航空航天、能源交通、海洋工程、汽车轻量化、环保等产业和重大装备制造、重大工程建设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先进武器所需的关键基础材料,对推动钢铁行业持续发展、保障国家工业化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”杜挽生说。

他认为,高端装备用钢铁材料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:国家、行业和地方出台了相关规划,加强了宏观指导;加强了关键技术突破,一批高端钢铁品种成功应用;强化了企业主体地位,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;产业规模逐步扩大,区域特色日益明显;关键钢铁材料功能性明显,具有特定的服务领域;关键钢铁材料发展具有紧迫性。

他表示,不论是从工艺技术发展水平、品种质量状况,还是从产业竞争力上来看,我国高端装备用钢铁材料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差距。

一是钢材生产工艺落后,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弱。

整体来看,我国高端装备钢铁材料产品结构偏低端,部分高端装备及核心部件用关键基础钢铁材料严重依赖进口,关键技术受制于人。如特种耐腐蚀油井管、船用耐蚀钢、高速铁路用车轴及轴承钢、高标准模具钢等关键基础钢材产品仍然满足不了需求,亟需大力发展。
二是产品开发与下游市场需求衔接不够。
发展关键钢铁材料涉及到众多的装备制造和钢材生产企业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合作。而我国企业间合作松散,协同创新能力欠缺,产品开发与用户企业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,严重阻碍了高端装备关键基础钢材的发展。

我国多数钢铁企业生产工艺控制水平不够高,生产管理控制指标宽松,造成国内钢铁产品,尤其是优质钢材产品批次质量波动较大。近10年来,我国一批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先后引进了世界一流的钢铁生产装备,企业整体装备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,但企业装备驾驭能力不足,许多关键生产工序自主控制水平不高,